恒源新能荣膺“零碳园区优秀实践企业奖”,分享激活千亿市场与构建生态共荣之道
发布时间:2025-08-09 作者:恒源新能

当前,全球能源产业生态正经历深刻变革,从“供给侧资源主导”向“需求侧价值创造”加速跃迁。为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探讨构建“用户需求-能效服务-价值共享”的现代能源服务业新生态,8月7日至8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冶金行业分会、北极星电力网联合主办的“第七届综合能源服务与零碳园区建设大会”在上海隆重举办。大会同期揭晓了2025年度“北极星杯综合能源服务影响力企业”评选结果。凭借在零碳园区建设领域的技术创新、显著的节能减排成效以及自主研发的智能电网调度系统,北京恒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源新能”)从众多参评企业中脱颖而出,荣膺“零碳园区优秀实践企业奖”。

本次大会汇聚了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相关政府部门领导,电网公司、发电集团、电力设计院、新能源企业、环保节能企业、碳交易市场主体等产业链核心力量。与会嘉宾围绕政策演进与市场机制创新、多能互补系统与虚拟电厂等前沿技术实践、园区级及城市级智慧能源系统示范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旨在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加速零碳能源服务生态体系构建,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在备受瞩目的“生态协同 破局零碳--构建综合能源服务的商业闭环”高峰对话环节,恒源新能副总裁宿子鹏与国网上海综能、东方电子、思安云创、江苏省电力设计院等业界领袖同台论道,分享了恒源新能对激活千亿级零碳服务市场、构建产业竞合新格局的深刻洞察与实践经验,同台进行了一场兼顾深度与广度的思想交流。

01—激活千亿市场:机制破壁是关键
针对“市场机制破壁——如何激活千亿级零碳服务市场”的议题,宿子鹏从企业实践视角指出,突破机制壁垒需聚焦三大核心诉求:破除制度性落地障碍、强化金融支撑与风险共担、构建贯通的市场价值链条。他强调,“更切实的金融赋能、更畅通的落地环境、以及更高效的价值转化机制”三者协同,方能为市场主体注入强心剂,充分释放零碳服务市场的巨大产业动能。

02—
竞合新局:垂直深耕与生态共荣
面对“产业竞合新局——从零和博弈到生态共荣”的挑战,宿子鹏阐述了恒源新能的应对策略:
打造垂直“护城河”:专业服务商应聚焦细分场景深度需求,恒源新能选择垂直深耕“源网荷储”,构建从“源侧”(风光储、绿电交易)到“负荷侧”(能效优化、碳资产管理)的全链条服务能力,将技术壁垒转化为用户侧的降本增效,形成核心竞争力。
定位“生态赋能者”:面对多元主体跨界竞争,恒源新能主动定位为“数字化驱动的净零负荷聚合商”和“生态赋能者”。依托在数据中心等场景的绿色电力实践,构建集成化净零电力场景解决方案,并通过产业生态平台“中科数能”,以“算电碳融合为核心、绿色金融为支撑”,统筹技术、产业、资本力量,推动多主体协同、多场景贯通,拓展生态边界,实现从博弈到共荣的跃迁。
推动软硬件价值重估:针对当前硬件估值泡沫与软件价值低估并存的现象,宿子鹏指出市场纠偏的关键信号在于:政策明确“软硬协同”导向、商业模式验证软件溢价能力、以及通过统一接口标准和市场化机制释放数据价值。恒源新能未来将通过虚拟电厂平台整合资源,推动市场从“设备成本竞争”转向“全生命周期价值竞争”。

03—全球化布局:中国方案的智慧输出
在探讨“全球化浪潮下--中国模式的输出与挑战”时,宿子鹏分享了恒源新能的实践经验:
东南亚市场: 东南亚市场: 针对“绿电需求强但电网弱”的痛点,恒源新能通过兄弟产业公司合盈数据,计划将把在河北省张家口实践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碳中和示范项目成功经验复制到泰国,与STP合作开发GW级绿色AIDC园区和光伏场站,进一步印证“算电协同”模式在东南亚的可复制性与加速度。
欧洲市场: 为抢占“零碳认证”市场,恒源新能主张发挥中国工程建设在工期和成本上的显著优势(约30%),同时深度嵌入国际认可的碳核算标准(如TÜV认证),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绿电碳足迹可追溯,并积极推动中欧标准互认。将工程能力与“零碳认证+碳资产包”相结合,形成复合竞争力,以“中国速度嫁接欧洲标准”实现破局。

随着能源服务从传统的附属配套,演进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产业基础设施”,行业竞争正迈向更高层次。恒源新能敏锐洞察到,未来的竞争焦点,不在于单一技术的突破,而在于对“生态位”的精准把握与全球要素的高效整合。此次荣获“零碳园区优秀实践企业奖”,既是对公司在综合能源服务与零碳园区建设领域创新成果的权威认可,也标志着恒源新能已站在产业变革的前沿。面向未来,公司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技术创新,强化生态协同,优化全球布局,与合作伙伴携手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阶段迈进。